幸福成功的根基—《弟子規》學習心得第三集a 摘录
热度 1已有 1529 次阅读2013-8-29 18:30
1、篇名「入則孝」顧名思義,就是在家裡要懂得孝敬父母,因為孝是道德的根本,也是聖人教化大眾的根本。
2、聖賢之道從哪裡入手?從孝道入手。孔老夫子在《孝經》裡說,「夫孝,德之本也,教之所由生也」,就是這個意思,教德、教聖賢之道要從孝道入手。
3、有人說「愛人如己」,愛人如己這個觀念都已經隔了一層,因為還有個人、還有個自己,真正入了一體的境界,哪裡有人、哪裡有自己?這才是真正圓滿的大愛。愛心的原點在哪裡?就在父子有親。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那種親愛,那是愛的原點,這是我們最容易體會得的。
4、聖人之德就是孝道,把這個孝心做得圓圓滿滿那就是聖人。
5、和諧世界從我做起,不能夠要求別人做,要求別人做自己不做,那就會起爭執。聖賢之道都是要求自己,沒有說拿聖賢教育去要求別人,那就全搞錯了。從我做起從哪裡入手?就是從生活小事點點滴滴那裡去培養自己的孝心。
6、真正會學的人都是從小事、小道理裡面去體會聖賢人的存心,去體悟治國平天下的治國要道。
7、孝,第一要培養的是敬,孝敬孝敬,孝字下面還有一個敬字,合起來,所以沒有敬就沒有孝。
8、孔子說「至於犬馬皆能有養」,就是你養狗、養馬那也是養,養狗、養馬跟養父母有什麼區別?夫子說「不敬,何以別乎?」如果對父母沒有恭敬心,那你養父母不等於養一個寵物,有什麼區別?那能叫盡孝嗎?所以孝必定要跟恭敬心連在一起講。
9、父母有時候不一定是口上在呼叫我們,口上呼叫已經是萬不得已,我們要懂得聽到父母的心聲、父母的需要,不待他開口我們就要應勿緩,這叫做真正的孝道。
10、《孝經》上有句話說,「孝悌之至,通於神明,光於四海」,孝悌存心到了極處,真的可以跟天地萬物一切生靈感通,這叫做通於神明。四海都能感通,為什麼能感通?因為是一體的,只是我們太麻木了。為什麼會麻木?因為我們的心裡面都存著自己的物欲、自己的欲望、自己的想法、妄念,把本有的那種感通的功能給障蔽住,屏蔽起來了,所以不能體會到父母的呼聲,不能感知父母的需要。
11、《大學》裡講的「格物致知」,格物就是革除我們的物欲,才能夠得到真知、真智慧。如果不格物沒有辦法致知,為什麼?智慧都被物欲給蒙蔽了。真正把物欲放下,讓我們的心地清明透徹,這樣才能跟天地萬物感應。
12、反而可能常常用一個忙字做為藉口,這個周末太忙了,公司還有事情,或者是說領導請吃飯,反正種種的藉口,就把父母給搪塞過去,總是心裡沒有把父母放在首位,把他的公司、把賺錢、把討好領導放在首位。